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

学习园地

近期活动

>>更多

联系我们

电话:0762-3331706
邮箱:ycgqt717@163.com
地址:源城区公园路41号
源城区图书馆六楼

查看文章

您的位置:首页 > 学习园地 > 阅读文章

孩子实在让人恼火,妈妈真的很愤怒,怎么办?

发布时间:2019-08-20  阅读:601次   文字:[ ]

很多人会说,以前养孩子真简单,完全是放养式管理。一个是赶着,两个也放着,后面还有三个四个顺带着。总之,多一个少一个无所谓。父母并没有费时间、花心力看家教书,上心理课,自己和兄弟姐妹就这么轻轻松松长大了。甚至有些父母大字不识,孩子现在照样过得很好。


可是,轮到我们自己做父母后,怎么觉得那么难!


如果不懂点教育理念,都没办法在妈妈群里混,很多妈妈简直堪比教育专家。她们读大量教育类书籍、上妈妈成长课程、参加各类讲座,孩子的辅食要讲究营养均衡,心理养育更是小心谨慎。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,与孩子出现冲突时,父母也是不敢打不敢骂,生怕造成童年创伤、心理阴影。

很多父母因为学得太多,反而造成很深的教育冲突,比如:


  • 1.都说要无条件地去爱孩子,那如果孩子打骂父母,该怎么办呢?伸过头去让孩子打吗?


  • 2.都说不让打孩子,不让骂孩子,那如果孩子的行为真的很让人愤怒怎么办?也不管,任由其发展吗?


  • 3.父母的确是生气了,很愤怒,也要在孩子面前假装包容和微笑吗?


每次听到朋友这么问我,我也很乐。其实,教育理念很好学,看几本书就能够学习到大量的教育术语和词汇,但是我们要理解这些理念背后的原理和深意,却并不那么容易。


无条件爱孩子,并不是说父母一定要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,让孩子一点都不哭;孩子提出不合理需求时,父母没有条件满足也想尽一切办法去满足。无条件爱孩子,也并不意味着压抑自己所有的需求,一切以孩子为中心。


我们再来一起看下面的案例:


案例1


你辛辛苦苦做了一份营养均衡的辅食,宝宝坐在餐椅上,拿着叉子勺子一顿搅和,愣是不往嘴里放。于是,你端起来喂,结果被孩子不小心打翻了。辅食撒了你一身,也撒了宝宝一身,撒了满地。


这时的你,一定暴跳如雷,甚至忍不住想揍孩子一顿。也许你会说:不好意思,我还没有意识到就已经一巴掌扇在孩子身上了。


这样的反应足够真实,但是这不是对自己感受的真实表达,这是对自己愤怒情绪不计后果的宣泄。虽然这样做,母亲表达了愤怒,没有压抑自己,但这种行为很伤害母亲跟孩子的关系。


案例2


你身体不舒服,想早早休息。可孩子因为下午睡了黄昏觉,晚上睡意全无,一直玩到23点依旧没有任何想睡的信号。于是,你答应孩子可以看一集动画片,他也爽快答应看完就睡觉。


可看完后,他又要看第二集第三集。你心生怒火,觉得孩子一点都不听话,就关了电视。结果他在地上打滚哭闹,烦躁的你无奈又打开电视机,让孩子自己看电视,扔下遥控器,你去屋子里躺了下来。


结果孩子又跑过去,一定要抓着你去陪着看,嘴里还说着:妈妈别生气,陪宝宝一起看。你努力爬起来,压抑住怒火说:宝宝,妈妈没生气,你让爸爸陪你看吧。


其实,你内心崩溃得狠,早就没了耐心和精力,但是又怕自己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,会让孩子伤心地哭,所以就假装不生气。


当孩子说“妈妈别生气”时,已经说明母亲的行为表现出了愤怒和情绪,但母亲言行不一的回答只会扰乱孩子的意识,否定了孩子对母亲情绪的觉察,这对孩子的情绪识别与处理很不利。


人无完人,人与人之间,有交集,必有冲突。有冲突,就会有情绪。任何人的情绪都不能压抑,因为压抑的情绪不会消失,只会越积越多,最终爆发出来。而且,母亲如果在意识上一味地压抑情绪,身边人从身体和气场上也会感受得到,势必会影响到自己与孩子、与家人的沟通。


那么,当我们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出现冲突时,可以使用怎样的方法来处理呢?下面我介绍五个方法:



01

从“你怎么这样”到“我为什么愤怒”?


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,每一个母亲都会因为孩子而愤怒。有些脾气火爆的母亲遇上调皮捣蛋的孩子,更是天天闹得鸡犬不宁。当身为父母的我们愤怒时,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应该是考虑:我的愤怒从何而来?


很多父母可能会说,当然是孩子啊,这不是显而易见吗?那么,为什么孩子的这个行为会引起父母的愤怒?


如果父母辛辛苦苦做了一顿饭,孩子却不买账,弄得满地都是,表面上看,父母愤怒的是孩子不好好吃饭;事实上,父母愤怒的是自己辛苦的付出白费了,自己的辛苦没有被看见。父母心疼自己忙前忙后去做饭给孩子吃,心疼自己付出时间和精力后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。


因此,真正让父母愤怒的原因其实是:自己的付出不被看见、不被珍惜


试想一下,如果我们辛苦做了一顿饭,请朋友来吃。但是朋友因心情不好,没有胃口,一口都没吃;而且连句谢谢都没有。这时候的我们会愤怒、生气吗?一定会。但是我们或许会掩饰自己的不开心,还会努力去安慰他,照顾他的情绪。为什么?因为我们担心自己如果这时候表达出了自己的愤怒,会影响我们和朋友之间的关系。


假如我们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去尊重、去对待,把孩子看作是我们普通人际关系中的一个,需要去维护感情,去经营感情,我们便不会这么轻易就发泄出自己的怒气。


所以,当我们觉察到自己怒火冲天时,一定要转念思考一下:我愤怒的真正原因是什么。


02

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,

绝对不指责对方


如果我们能去思考自己愤怒的原因,我们对孩子的负面情绪会消减许多;我们就可以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,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。


对于案例1中孩子把饭菜打翻,我们可以这么说:“妈妈很难过,因为饭菜撒了一地,宝宝就只能饿肚子了。妈妈做这样一顿菜需要花费很多时间。妈妈本想吃完饭带宝宝去游乐园,可现在妈妈又需要重新做一顿,我们去游乐园的时间只能拖后了。”


只有我们真诚地打开心扉,孩子才愿意跟我们共情,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我们造成的麻烦,也才会想要帮我们一起解决问题,比如下次好好吃饭,或者告诉大人自己现在真的不饿,可以先去游乐园。


我们需要注意的是,在分享自己体验时,一定只是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。矛头只指向当下事件带给自身的感受。一定不要直接或间接地让孩子感觉到对他的责骂。否则孩子内心特别容易产生消极自我意象,比如“我是不好的”“我是坏孩子”。



03

言行要一致,杜绝“妈妈面具”


孩子天生敏感,对于自己所在场(环境)的气场有天然的感知。如果父母很生气了,却还说“没事”“不要紧”这样的话,嘴上说没事,身体却很诚实地表现出相反的状态,这会造成孩子觉知的混乱。


很多父母会抱怨自己的孩子没良心,十几岁了一点都不体谅自己的付出和辛劳,这种情况,我们父母应该反思自己与孩子的日常互动模式:


你是不是常常很疲惫了,回到家孩子说“妈妈你怎么了”,你还要假装自己很好,说“妈妈没事啊”;


跟老公吵架了,明明脸上挂着泪,孩子过来说“妈妈你哭了”,你却说“妈妈没哭,是看电视的缘故,你自己去玩吧”。


很多妈妈喜欢“为母则刚”这句话,于是尽力扮演好妈妈的角色,给孩子塑造“妈妈是超人”这样的幻象,在孩子面前掩饰自己的脆弱和无助。这样做的同时会阻断孩子进入妈妈的心,阻碍了孩子主动去跟妈妈建立情感连接。


孩子或许一次次从妈妈的身体和气场感觉到了妈妈的情绪,但妈妈的言语又一次次给予否定,久而久之,孩子长大了,看到了妈妈的不开心,或许也会进行自我否认:妈妈没事的,然后继续玩自己的。这时候,妈妈就伤心了,开始抱怨自己的孩子“没良心”。


只有父母表里如一地在孩子面前呈现自己,孩子才会跟父母建立很深的情感连接。


04

坚持全程用“我信息”


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·戈登博士就强调:父母可以通过“肯定性我信息”向孩子坦诚表达自己的直接心理感受,这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、被接纳、被看见。


前面我们提到的“真实且言行一致地表达自己,不指责对方”就是对“我信息”的使用,对“你信息”的杜绝。“我信息”涉及的是直接分享;“你信息”涉及的是他人评价。


比如:如果孩子做了某些父母无法容忍的事情,父母说“你就是这么不听话,我快被你气死了”,这是“你信息”。“你在穿衣服上花了这么多时间,妈妈送你上班后,很可能迟到。迟到了又要被扣工资。所以我很焦虑。”是“我信息”。


“你信息”是对孩子的贴标签,是负面评价,会引起孩子的内心阻逆和羞耻感。


“我信息”是对孩子事件的客观描述引发的自身体验的真诚表达,是一种内心活动的真实表露,能够让孩子看到真实的自己,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跟妈妈的情绪之间的关系。


05

培养孩子共情能力


我们还可以帮助孩子对父母的感受产生共情,这其实也是培养孩子共情能力非常好的机会。


比如,“你刚才把妈妈养的花给弄断了,妈妈特别喜欢这盆花,但是它受伤了,所以妈妈特别伤心,因为妈妈喜欢的花被破坏了;上次妈妈不小心把你的小汽车给弄坏了,你伤心得哭了。妈妈现在的感受就像那天的你。所以妈妈也需要抱抱。”


通过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,并结合孩子自身的情感经历来帮助孩子产生共情,是很好的一个办法。而且,父母也可以对孩子提出情感需求,比如“抱抱妈妈”这类让孩子学会安慰他人的事情。


如此一来,我们反而能把每一次的冲突变成促进亲子连接、培养孩子共情能力的机会。



结语


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处理与孩子的冲突,表达自己的愤怒,其实也是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。2-5岁的孩子正是学会管理情绪的关键期,父母好的愤怒管理方法可以让孩子耳濡目染,潜意识内化成自己的情绪管理方式。这么看来,我们对于自己愤怒的真诚袒露和管理,也是给孩子的一份恰如其分的爱。


如此,每一步的冲突都是亲子关系的润滑剂,也是对下一次冲突的预防。


本文转自壹心理